当前位置:  开创贵州防雷 > 避雷知识
来自空中的威胁-雷害
发布时间:2014/8/8 20:28:20 点击次数:
   在地球大气层中,每一瞬间都有雷暴轰轰作响,每一秒钟都有近百次雷电奔驰落地,每天都有800万次闪电释放着巨大的能量。在我国各地,每年大多有40天以上雷暴日,每平方公里有6次以上落地雷。据估计,危害最大的落地雷,电压可高达数千万伏,峰值电流1-10万安培,闪电温度高达万度以上,巨型闪电正前方的巨大冲击波,相当于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承受70公斤的巨大压力。因此,雷电每时每刻都给人类带来巨大威胁。
  长期以来,由于雷害的时空分布零散,其总体危害度常被人们忽视,对雷电灾害至今缺乏应有的重视和认识。事实上,全世界每年雷害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,我国每年雷击伤亡人类也在万人以上。美国林火70%由雷击引起,55%的石油火灾因雷击引发。我国大兴安岭林火22%以上由雷击引起,其中29 %酿成大火或特大火灾。最近十多年来,我国锦州、南京、武汉石化、黄岛油库等发生十多起重大雷击事件。仅黄岛雷击事件5个油罐起火,大火持续50多小时,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亿元以上。
  过去,人们认为雷击只会发生在雷暴频繁的季节,只有雷暴才会有雷害。其实不然。据某地观测统计,在雷击事件中,相当部分未见雷暴或闪电。因为,雷击至少有两类: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。前者声光并发,后者悄悄发生而不易察觉,但后果更为严重,特别对微电子设备危害最大。1992年5月,湖南广播电视台大学200门程控电话、6台微机和多部彩电因感应雷击被毁,损失110万元以上。
  雷害的种类还随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增多。当人类发明了电,才知雷电会给电力系统带来破坏;当人类发明了飞机,方知雷电也会给飞行带来灾难。近年来,微电子技术迅速普及,其耐过电压和电流都大幅度降低。在强弱用电系统共存的现代生活中,不仅感应雷击灾害猛增,同时雷害形成的方式和原因更为多样而复杂,还有诸如球状闪电、链状闪电、爱尔摩火(物体尖部放电而发出蓝光)等现象,尚未能用现代科技很好地加以防范。比如,今年4月11日上午,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河南商城黄柏小学,遭受突如其来的球状闪电袭击,正在上课的125号师生当场被击伤,8间教室被毁。
  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,200多年前的富兰克森发明的“避雷针”防雷系统,已不能确保庇护物物体万无一失。因此,电力、通讯、广播、电视、微电子技术及石油、工矿等部门,已逐步更换新一代防雷、避雷、消雷系统,以尽力减免雷害损失。

    上一篇:避雷针是怎样“避雷”的? 下一篇:专家对手机引雷说法众说纷纭

返回】【关闭】【打印】【收藏本页